论文查重时同一篇文献多次引用算不算重复,是很多同学在写论文时会遇到的困惑。你可能会觉得,这篇文献对我好几个论点都很有帮助,我引用它好几次不是很正常吗?如果这也算重复,那论文还怎么写?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你是怎么“引用”的,查重系统又是怎么“理解”你的引用的。
首先,咱们得把引用分成两种情况来看: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或称转述)。
如果你是直接引用,也就是把原文用引号括起来,一字不差地搬过来。那么,你对同一篇文献的直接引用,在查重系统看来,就是一段段独立的、需要被检测的文字。比如,你在这段引用了A文献的一句话,在后面又引用了A文献的另一句话。查重系统会分别扫描这两句话,然后去数据库里比对。只要这两句话本身是A文献里的,它们就会被标红。那么,这算不算重复呢?答案是:算,但通常会被合理处理。正规的查重系统,比如知网,是能够识别引号的。当它看到你用引号明确标示了这是直接引用,并且后面有规范的参考文献标注时,它会把这部分内容归类为“引用”,而不是“抄袭”。在最终的查重报告里,通常会有一个“总文字复制比”和一个“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学校一般看的是后者,也就是排除了合理引用之后的重复率。所以,只要你规范地使用了引号和标注,多次直接引用同一篇文献,虽然会被检测到,但不会影响你最终的“干净”重复率。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你直接引用的总篇幅不能太大,如果一篇文章里大段大段都是直接引用,即使都标明了出处,也会被认为缺乏原创性,同样是个问题。
接下来是更常见的情况:间接引用或转述。你把A文献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了一遍,然后标注了来源。这种情况下,你对同一篇文献的多次转述,会不会被算作重复呢?这就复杂得多了。查重系统会把你转述的文字,拆分成一个个小片段,去和数据库里A文献的原文进行比对。如果你的转述只是简单地替换了几个同义词,或者调整了语序,那么系统很可能会判定这些片段与原文高度相似,从而标红。你第一次转述可能标红了一点,第二次转述又标红了一点,这些标红的片段累积起来,就会拉高你的总重复率。系统可不管你是不是引用的同一篇文献,它只关心你的文字和数据库里的文字像不像。所以,对于转述内容,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献,是存在重复风险的。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种风险呢?关键在于**“深度转述”和“整合”。不要每次提到那个观点时,都回去看一眼原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你应该在第一次精读那篇文献时,就彻底理解它的核心思想,然后把它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你是基于自己的理解,结合你自己的论证逻辑,自然而然地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即使核心思想来源于那篇文献,但在语言表达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自然就不会被查重系统判定为重复。更高级的做法是整合引用**。不要在论文里隔三差五地单独引用同一篇文献,你可以把从这篇文献里学到的几个相关观点,整合到一个段落里,进行一次性的、综合性的阐述和引用。比如,你可以说:“已有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XX问题。一方面,学者A(年份)认为……;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综合来看,A的观点强调了……的重要性。”这样,你既充分引用了文献,又避免了零散的、重复的表述,显得你的逻辑更连贯,理解也更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