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查重的具体检测范围,绝对不是只检测你正文里那几万字就完事儿的。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你论文里里外外几乎所有文字内容都给罩住了。最核心的检测范围当然就是你的正文部分了,从绪论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结论,这部分是重中之重,系统会逐字逐句地去跟它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这里面不仅包括你自己写的论述和分析,那些你引用的文献内容,哪怕你标注了引用,也照样会被检测出来,系统会根据你的引用格式来判断是合规引用还是不当引用,但重复的字数是肯定会计入的。
除了正文,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其实也是重灾区。比如你的摘要和关键词,别看字数少,但都是论文的精华,如果直接复制了别人的,那重复率会显得特别高。还有目录,虽然大部分是自动生成的,但如果你手动修改过或者引用了别人的框架,也可能被查到。致谢部分很多人以为是客套话,随便抄抄没关系,其实现在很多系统也开始检测这部分了,毕竟也算论文的正式组成部分。附录里的内容,比如调查问卷、原始数据、代码注释这些,只要是文字形式的,基本都在检测范围内,别以为放在后面就没人看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检测范围还包括一些你可能根本想不到的“隐藏”内容。比如你的参考文献列表,虽然系统主要是用来核对你的引用是否真实存在,但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或者直接从别处复制了一大串文献,也可能被判定为重复。还有论文里的图表标题和注释,这些简短的文字描述同样会被拿去比对。有些学校甚至会把你的论文封面、页眉页脚上的文字信息也纳入检测范围,所以千万别在这些地方图省事复制粘贴。
查重系统背后的数据库范围,这决定了它到底能跟哪些内容进行比对。这个数据库通常包括已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库、会议论文、还有海量的网络资源,比如百度百科、文库、新闻网站、博客文章等等。甚至有些系统还会收录往届本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形成一个内部库。所以,你参考的任何公开的、半公开的文字资料,理论上都有可能成为比对的对象。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只盯着书本和期刊,网上随便搜来的资料也得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