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查重的时候到底包不包含任务书里的引用内容这个问题,要是这部分也算进查重范围,那重复率一下子就上去了,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得看你学校具体用的是哪个查重系统,还有你们提交查重的时候是怎么操作的这个实际情况。
毕业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的是你最终提交的那个电子文档的全部内容,它可分不清哪个部分是你写的正文,哪个部分是你从任务书里复制过来的。你把任务书里的内容,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原封不动地贴到你的论文里,比如贴在绪论或者文献综述部分,那这部分内容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的论文文档中,查重系统在跑检测的时候,自然会把这段文字也纳入比对范围。系统它很“笨”的,它只认字,不认这段字的“出身”,它不知道你这段话是来自任务书还是来自某篇期刊论文,它只知道这段话跟它数据库里的某些文献长得像。
那任务书里的引用内容为什么有时候又不算呢?这里头其实有个常见的误解。很多学校的任务书本身就是一份独立的文件,它有自己的查重流程和标准,通常是导师审核,不会跟你的毕业论文最终稿放在一起查。你写论文的时候,参考了任务书里的内容,这本身是没问题的,因为任务书就是你整个研究的纲领。问题出在你“怎么用”这个内容。如果你只是把任务书里对研究背景的描述、对文献的引用直接复制粘贴到你的论文正文里,那这部分内容就变成了你论文的一部分,查重的时候肯定要算。但如果你是把任务书里的内容理解消化了,然后用你自己的话重新组织语言,把它融入到你的论文论述中,那它就变成了你自己的表达,自然就不会被标红。
现在的查重系统对参考文献列表和引用标注有比较成熟的识别技术。如果你在论文里明确标注了某句话是引用自某篇文献,并且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里也列出了这篇文献,那么查重系统在计算重复率的时候,通常会把这个合理引用的部分排除在外或者降低其权重。但是,任务书里的引用内容,你把它复制到论文里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带上原来的引用标注,或者你标注的格式不规范,系统识别不出来,那它就会把你这段话当成是你自己写的内容,一旦跟数据库里的文献对上了,那就会被判定为重复。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任务书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处理任务书里的内容。任务书是你研究的起点,不是你可以随意复制粘贴的素材库。正确的做法是,把任务书里的文献引用和背景介绍当作你的阅读材料,去理解这些文献的核心观点,然后结合你自己的研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背景知识和研究现状重新阐述一遍。这样做,既能保证你论文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又能从根本上避免因为复制任务书内容而导致的高重复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