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论文时,导师特意提醒过自建库的重要性,用好了确实能帮不少忙。自建库其实就是自己上传一些文献资料到论文查重系统里,让系统在检测时把这些内容也纳入比对范围。
很多时候,学校的论文查重系统默认数据库可能没收录某些资料,比如自己参考过的内部报告、未公开的研究数据,或者导师提供的往届学长未公开的论文。这些内容要是没放进自建库,查重时系统识别不出来,就可能导致漏检。比如我之前引用了一份行业内部的调研报告,系统没收录,结果初稿里大段借鉴的地方没标红,差点就这么提交了,后来用自建库检测才发现重复率超标。
对于研究方向比较冷门的课题,自建库作用更明显。冷门领域的文献本来就少,系统收录的可能更少,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建库,能让查重更全面。比如做地方民俗研究,参考了很多地方志或民间手稿,这些内容系统里没有,自建库就能补上这个漏洞。
还有些同学会参考自己之前发表过的小论文,或者参与过的研究项目成果,这些内容也可以放进自建库。检测时系统会和这些内容比对,避免出现自己和自己重复的情况,这种重复虽然不算抄袭,但过高也可能影响查重结果。
使用自建库时得注意,别什么都往里塞,只放和自己论文高度相关的资料,不然可能导致查重率虚高。上传的文档格式要正确,不然系统识别不了。反正提前用自建库查一遍,能让查重结果更贴合实际情况,心里也更有底。要是你有特定的参考资料,也可以说说,看看怎么用好自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