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系统能不能识别截图里的文字?很多人写论文的时候,为了图省事或者觉得有些东西不好改,就想着把大段文字直接截个图插到文档里,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绕开论文查重系统的检测,这种想法其实挺危险的,而且也暴露了对查重技术的不了解。
市面上主流的论文查重系统,它们的核心技术是基于文本的比对。简单来说,它们的工作方式就是把你的论文文档里的文字一个个提取出来,然后放到它们那个庞大的数据库里去进行地毯式搜索,看看有没有哪些句子或者段落跟别的文献高度相似。这个过程,系统处理的是可以复制粘贴的文本内容。你把一段文字变成了一张图片,对于系统来说,它就不再是文字了,而是一个图像文件,就像你插了一张风景照或者人物照一样。系统在扫描你的文档时,看到这张图片,它不知道图片里面画的是啥,它只会知道这里有一个图片文件,它没法直接读取图片里面的文字信息去进行比对。从这个角度来说,论文查重系统确实不能直接识别截图里的文字,你把文字变成图片,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躲过系统的常规检测。
但是,你别高兴得太早,这个漏洞现在越来越不好使了。一方面,现在的查重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一些先进的系统已经开始集成OCR技术,也就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就能把图片里的文字给认出来,再转换成可以编辑的文本。虽然目前这种技术可能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所有查重系统的每一次检测中,而且识别准确率也受图片清晰度的影响,但这个趋势是明确的,技术门槛正在被慢慢抹平。你今天用截图能躲过去,说不定明天系统升级了,就把你给揪出来了。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你千万不要低估评审老师的火眼金睛。论文查重只是一个初筛环节,最终决定你论文命运的还是你的导师和评审专家。他们审阅论文的时候,经验非常丰富,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的地方。一篇论文,前面都是流畅的文字,突然中间插进来一张分辨率不高、字体风格跟周围文字格格不入的图片,而且图片内容还是大段的文字描述,这不明摆着告诉老师这里有猫腻吗?老师看到这种截图,第一反应就是你心虚了,你这段文字肯定是抄的,而且抄得连改动的勇气都没有。
这种行为在学术上是非常忌讳的,它比单纯的文字重复性质要严重得多,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欺骗意图。一旦被老师发现你用这种方式来规避论文查重,那后果可能就不是让你修改降重那么简单了,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判定为学术不端,那你的毕业可就真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