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论文被拒稿后,修改的关键在于先搞清楚拒稿原因,再针对性地调整内容。
收到拒稿通知后,先仔细看编辑和审稿人的反馈意见,这是修改的重要依据。他们通常会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比如论文查重是否合格、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是否准确、讨论是否深入、文献引用是否规范,或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有的反馈会很直接,明确告诉你哪部分需要改进;有的可能比较笼统,但也能从中找到修改的方向。
如果是研究内容方面的问题,就得重新审视研究设计和数据。比如研究方法存在缺陷,那就考虑优化或者更换方法;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分析不到位,就补充数据或者重新分析,让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要是讨论部分不够深入,就结合研究结果深入挖掘,分析研究的意义、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
语言表达和格式问题也不能忽视。如果审稿人提到语言表述不清,就逐句检查,把复杂拗口的句子改得简洁易懂,调整语序、更换词汇,保证逻辑连贯。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话,按照目标期刊的规范,调整字体、字号、行距、图表样式、参考文献格式等,确保论文外观符合标准。
修改完成后,最好再找同行或导师帮忙看看,从不同角度提提意见。他们可能会发现你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论文。把修改后的论文重新投出去时,也可以在投稿信里简要说明针对上次拒稿意见做了哪些修改,让编辑和审稿人看到你的用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