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那阵子,我天天盯着知网报告心跳跟坐过山车似的,最怕的就是引用符号打错一个逗号,结果论文查重系统把我标成抄袭,那感觉就像明明没偷东西却被当成贼,冤得慌;可现实真就这么狗血,去年隔壁实验室的师妹就是把“[3-5]”敲成了“[3,5]”,机器直接判定她漏引中间那篇,重复率嗖地飙到18%,导师脸一沉,差点让延期,她当场哭成泪人,我一边递纸巾一边想,这破符号也太欺负人了。
说到底,现在的论文查重软件就是一根筋的傻大个,它才不管你主观上多无辜,只要句号冒号对不上,就把那段话扔进红色警报区,尤其是带页码的“[8]p.112”如果漏了那个“p.”,系统立刻以为你抄了另一本书,重复率蹭蹭往上涨,人工复审又慢得要死,等申诉回来答辩时间都过了,谁耗得起?我学长更倒霉,他引用的是政府白皮书,原文括号用的是全角“[]”,他手快打成半角“[]”,机器直接不认,标红一大片,搞得他连夜把整章改得面目全非,头发一把把掉,那场景我现在想起来都后背发凉。
不过也别把查重当成魔鬼,它再笨也还是有规律可循,我后来学乖了,凡是从PDF里复制出来的引文,一定先粘到记事本洗掉格式,再对照原书一个个符号敲回去,角标、斜体、空格全按模板来,写完再用Turnitin自己跑一遍,看到蓝色小块才安心;还有个小窍门,引用句子千万别放在段首,系统抓“连续相同十三字”时,段首最容易撞车,把作者名字或年份提前几个字,重复率就能降不少,我试过一次,同一段落从15%掉到3%,简直神了。
最保险的法子其实还是留足时间,别学我室友通宵那天才排版,眼睛都花了,把“et al.”后面点号打成逗号,结果查重报告出来又红又紫,他当场瘫在椅子上哀嚎“我明明写了引用为什么还要算我抄”,我拍他肩膀说机器只看符不符合语法树,才不管你熬夜到三点;所以啊,定稿前至少留两天专门抠标点,把参考文献导进EndNote一键比对,再手动抽查几条,确认和原文括号方向、空格数都一致,这时候别怕麻烦,省这一步就可能多延三个月,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