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份论文拿去不同平台跑论文查重,查重结果相差20%都是常态,不是机器发神经,而是每家后台藏的文献库大小、更新频率、算法松紧度全都不一样,有的平台把十年前的博客都扫进来,有的只啃核心刊物,库子宽一点,重复率自然水涨船高,库子窄一点,同一段话就安然无恙,于是出现同一篇论文在A家飘红30%,在B家只亮10%的怪场面。
算法也各唱各的调,有的系统把连续七个字相同就标红,有的放宽到十三字,有的把同义词替换算成新句子,有的则六亲不认,改两个近义词依旧判你抄袭,最离谱的是某些平台把公式、图表文字也拉进比对池,理工科论文里一堆标准公式,瞬间全军覆没,重复率直接爆表,换一家不查公式的,数值立刻腰斩。
版本差异还体现在更新节奏上,平台昨晚才吞了一批最新硕博论文,今早你的稿子扔进去,可能就和昨晚入库的撞车,分数瞬间抬高,隔两天再测,又风平浪静,这种过山车式的结果常把熬夜改稿的学生吓出冷汗,以为半夜改坏了,其实只是数据库扩容了。
学校指定用的系统往往最严,库子大、算法紧、连标点符号都计较,淘宝小店卖的便宜套餐多数阉割了外文期刊和学位论文,结果看上去喜人,真到校方那一关立刻露馅,所以别被低价论文查重迷了眼,最终还是得以学校那一版为准,提前用同款系统摸底才是正经事。
最稳妥的办法是定稿后只用学校指定的系统查一次,改完再复查,中间别东一家西一家地跑,不同平台来回跳,只会把自己绕晕,看着数字忽高忽低,血压也跟着忽上忽下,实在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