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时公式部分会不会被检测,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搞不清,以为公式是数学符号拼起来的,系统看不懂,肯定不算重复。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的查重系统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你写的公式别管是用Mathtype打的还是LaTeX编的,只要在文档里是可编辑的文本形式,系统就有办法抓出来比对。特别是Word或PDF里的公式,系统能识别出里面的结构和变量组合,哪怕你改了个字母命名,核心形式一样,照样可能被标出来。
你要是直接抄了别人论文里的经典公式,比如牛顿第二定律那种全人类都在用的,那没问题,这是公共知识,没人会说你抄袭。但如果你抄的是某篇论文里推导出来的特定模型公式,尤其是带作者自定义参数、特殊结构或者应用场景限定的那种,这种就属于有独创性的表达,系统一比对发现你和原文公式结构一模一样,就会算进重复内容。更别说你连变量名都没改,照搬“X代表输入,Y表示输出,α为衰减系数”这种描述,文字加公式一块儿撞上,查重报告直接红了。
还有人觉得把公式转成图片插进去就安全了,其实也悬。现在的查重系统大多带OCR技术,能把图片里的公式识别出来,尤其是清晰度高、排版规整的截图,识别准确率很高。你要是整篇论文别的都是文字,就公式全是图,老师一看就觉得不对劲,反而更怀疑你有意规避检测。而且有些期刊和学校明确要求公式必须用专业工具编辑,不能用图片替代,否则格式就不合规。
更进一步说,系统不仅能识别单个公式,还能判断公式的上下文关系。比如你在文中写“根据某某模型,有如下表达”,然后贴出公式,结果这个公式和前人文献里的完全一致,又没标注来源,那系统会把这段文字和公式一起当作连续重复内容处理。你要是引用了,加了角标注明“[1]”,系统识别出这是规范引用,一般就不会算作问题。可你要是不标,哪怕公式本身再常见,组合方式一独特,还是会被当成疑似剽窃。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要是把别人论文里从第一步到第五步的推导完整复制过来,中间每一步变形、替换、化简都照搬,就算每个公式单独看都不长,但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查重系统会按段落整体比对,发现你这段文字加公式和原文高度相似,重复率立马就上去了。这种属于实质性抄袭,就算你换了字体、调了格式也没用。
所以别以为公式是“法外之地”。论文查重现在越来越全面,文字、图表、代码、公式都在监测范围内。最稳妥的做法是你自己推导,理解原理后再写出来,实在要用别人的模型,就老老实实标注出处,说明来源。这样既尊重原作者,也能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