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纠结参考文献的格式问题,尤其是到了论文查重这个环节,更会担心参考文献的格式会不会影响查重结果,这种担心其实挺正常的,毕竟谁也不想因为格式问题导致重复率变高。其实参考文献的格式对查重结果的影响是有的,但具体影响多大,主要看你用的查重系统是怎么识别参考文献的,以及你自己有没有按照规范来排版。
大多数正规的论文查重系统,它们在检测的时候一般会自动识别并排除参考文献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格式正确,系统就不会把这些内容算进重复率里面。但前提是你的格式必须规范,比如引用标号要和文末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参考文献的条目要完整,包括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年份、页码这些信息,不能随便写或者漏掉。如果你的格式乱七八糟,系统可能就识别不出来,把它当成正文的一部分来检测,那结果肯定就不准确了,重复率也可能会被拉高。
还有一些同学可能会把参考文献直接复制粘贴过来,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调整,比如有的要求用GB/T 7714标准,有的可能用APA或者MLA格式,如果你随便用一种格式,或者混着用,系统可能就识别不了,导致参考文献被误判为重复内容。另外,有些查重系统对参考文献的识别能力有限,尤其是那些不太正规的系统,可能根本不会自动排除参考文献,不管你格式对不对,它都会一起检测,这种情况下参考文献的格式影响就很大了。
除了格式本身,参考文献的内容也可能影响查重结果,比如你引用的文献如果比较常见,很多论文都引用过,那查重系统可能会标红,但这其实不算是抄袭,只要你的引用格式正确,学校一般不会算进重复率。但如果你引用的时候没有标注清楚,或者直接大段复制粘贴文献内容而没有用自己的话转述,那就算格式对了,也可能会被判定为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