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前当然得先把排版弄好,这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你要是图省事直接扔个乱糟糟的文档进去,后面麻烦一堆。很多人觉得查重只看文字内容,排版咋样无所谓,反正系统是比对字句又不是评美观,可实际上排版没整明白会直接影响查重结果,轻则格式错乱导致识别出问题,重则重复率虚高自己都蒙了。
如果你交上去的文档标题歪七扭八,段落间距忽大忽小,表格文字挤成一团,查重系统在解析文本的时候可能抽不出来正确的段落结构,该识别为引用的部分没认出来,参考文献列表被当成正文扫一遍,本来不该算重复的全算进去了,最后出来个离谱的数字,你找谁说理去。
更现实的是学校最后定稿查重认的就是正式格式,你提前不按要求排,等查完再改,等于白查一次。你改个页眉页脚、调个行距、换个字体,看着没动内容,但文档底层代码可能变了,系统解析出来的文本顺序和字符位置有偏差,两次结果对不上。特别是带目录、图表、附录的论文,排版一乱章节分节出问题,系统分不清哪儿是正文哪儿是附件,连致谢和参考文献都给你算进主文本,重复率直接飙上去。还有人用Word写完转PDF查重,转换过程格式跑偏,表格变图片、文字叠在一起,系统读取时漏字或多字,比对基础都不一样,结果能准才怪。
再说排版本身也是论文完整性的体现,你查重的时候把封面、页码、标题层级、图表编号这些全弄利索了,等于提前走一遍正式流程,能发现不少隐藏问题。比如某个引用标号在正文里是[5],结果参考文献列表里排成了[6],这种小错误平时看不出来,一查重系统比对引用关系可能就报异常。或者你章节标题用了加粗但没用样式,系统识别不出层级,影响整体结构分析。这些细节提前搞定,查重报告出来才靠谱,不会因为格式问题被反复打回来重交。
而且你早点把排版定下来,后续修改也方便,不用每次调格式都重新查一遍。反正到最后都得排,不如一开始就按学校模板老老实实弄好,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全对上,目录自动生成,页眉页脚设好奇偶页,参考文献用EndNote或者知网E-Study管理着,省得手误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