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时表格里的内容能不能被检测出来,主要看你用的啥系统,还有表格是啥格式的,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大部分查重系统,像知网、维普这些,都能识别表格里的文字内容,尤其是那种用 Word 直接做的结构化表格。系统会把表格里的文字提取出来,跟数据库里的文献比对,要是有一样的句子或者段落,就会标红。比如你做了个 “不同地区用户满意度对比表”,表格里的 “满意度评分标准”“调查样本数量” 这些描述性文字,要是跟某篇文献里的表格文字重合,肯定会被算进重复率。之前有个同学抄了别人论文里的数据分析表格,连表头带备注都没改,结果这部分重复率直接飙到 40%,后来把表格里的文字全换成自己的说法,重复率立马降下来了。
但要是表格是图片格式,比如你把 Excel 表格截图插在论文里,情况就不一样了。知网对图片里的文字识别能力还不太够,这种图片表格里的内容基本查不出来;维普和万方稍微强点,能识别图片里大段的文字,但准确率不高,偶尔会漏检。不过这么做有风险,学校可能不允许表格用图片格式,因为打印出来可能不清楚,而且显得你不专业,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不定会让你改成可编辑的表格,到时候还是得重新处理。
表格里的数据本身一般不会被标红,比如 “85%”“120 例样本” 这些纯数字,查重系统不认为是重复。但数据旁边的说明文字就容易出问题,比如 “数据显示某群体使用率较去年增长 10%”,这句话要是跟别人写的一样,就会被算重复。你可以把说明文字换种说法,比如改成 “从数据来看,某群体今年的使用率比去年多了 10%”,数字不动,文字变了就行。
还有那种复杂的表格,里面既有数据又有大段注释,这种被检测出来的概率更高。系统会把注释里的文字当成正文处理,哪怕你表格结构跟别人不一样,注释文字重合了也会标红。这时候你得把注释拆成短句,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比如把 “注:本数据来源于 2023 年行业报告,样本覆盖 30 个城市” 改成 “说明:数据来自 2023 年的行业报告,一共涉及 30 个城市的样本”,意思没差,重复率却能降不少。
不同查重系统对表格的处理也有差别。有时候简单的表格能查出来,复杂的反而漏了。处理表格的关键是别偷懒,别直接复制别人的表格结构和文字说明。你自己做表格的时候,表头换个说法,注释用自己的话写,数据该抄的抄(只要来源可靠),文字部分多琢磨琢磨,就算查重系统能识别表格,也挑不出多少毛病。要是实在担心,自己先把表格里的文字单独摘出来,用查重系统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重复的地方,提前改总比提交后被标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