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结果一出来,看到标红的地方肯定头大,但别慌,降重这事儿有门道。关键得理解查重原理——系统是按连续13个字符重复来标红的,所以改的时候别光换同义词,得打乱结构、换表达方式。分享几个亲测管用的方法,照着做能省不少时间。
最直接的办法是“拆句子+换语序”。比如原句“本文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可以改成“研究过程中,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后,最终总结出相关结论”。把长句拆成短句,或者把短句合并成长句,再调整一下前后顺序,系统就认不出来了。注意别改得太生硬,得保证句子通顺,意思不变。
专业术语和固定概念不能乱改,但可以“解释性改写”。比如“机器学习”这种词不能换成别的,但可以加定语或状语,改成“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研究”。或者把术语放在句子中间,比如原句“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改成“人工智能领域中,深度学习技术占据着关键地位”。这样既保留了专业词,又降低了重复率。
数据和案例部分最容易标红,得用“转述+补充”的招。比如原句“2020年A公司销售额增长20%”,可以改成“根据A公司公布的年度财报,其2020年度的销售业绩呈现出显著提升,具体增幅达到20%”。或者把数据换成图表,在论文里写“详见下图”,然后在图里标明数据来源,这样查重系统就检测不到文字重复了。
引用部分得“精简+标注”。别大段抄原文,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比如原句“张三(2021)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改成“张三在2021年的研究中提到,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引用格式也得对,学校要求用脚注就加脚注,要求用上标就标上标,不然系统可能把引用部分也算成重复。
还有个笨但管用的招——“翻译+重组”。把标红的段落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中文,这时候句子结构肯定变了,但意思可能不太通顺。这时候需要手动调整,把拗口的地方改自然,比如“The result show that”翻译回来是“结果展示”,可以改成“研究结果显示”。不过这招适合小段落,大段用容易改乱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