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高校的论文查重标准各有各的讲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铁律。你如果以为所有学校都拿着一把尺子来衡量论文,那可就想得太简单了,这里面的门道其实挺多的。
最直观的不同,就是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重复率数字。有的学校可能比较宽松,给你划定的合格线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论文查重结果显示重复内容低于这个数,就算过了。可换到另一所要求严格的学校,这个数字可能就直接砍到了百分之十,甚至更低,比如百分之五。这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二十的差距,对于写论文的同学来说,那可就是天壤之别了,前者你可能稍微注意一下引用规范就能达到,后者则要求你几乎每一句话都得是自己原创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这个标准还可能跟你的学历层次有关,一般来说,博士论文的要求会比硕士论文严,硕士论文又会比本科论文严,学校对不同阶段的学术创新期望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个总的重复率数字,很多学校还会玩点更复杂的,它们会设定一个分段查重的规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不光看你整篇论文的总重复率,还会单独检测你论文里的某些特定部分,比如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这些章节。有些学校可能会规定,总重复率可以放宽到百分之十五,但是文献综述这一章的重复率必须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这么做的道理也很简单,文献综述嘛,本来就是要参考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重复率难免会高一些,学校也理解这一点,所以给你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但是,到了你自己的核心研究章节,比如数据分析和结论部分,那要求就立马收紧了,因为这部分才是体现你个人学术贡献的地方,绝对不能有太多抄袭的痕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查重系统的选择。现在市面上做论文查重的系统不少,国内最出名的就是知网,很多重点大学,特别是那些“985”、“211”高校,基本上都会指定用知网作为最终的检测工具。知网的数据库非常庞大,收录的期刊、论文、会议什么的特别全,所以用知网查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可能会用万方、维普,或者其他一些商业查重系统。不同的系统,因为它们的数据库和算法不一样,对同一篇论文查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候这个系统显示是百分之十二,换另一个系统可能就变成百分之十五了。所以,搞清楚自己学校到底用的是哪个系统,也特别关键,不然你用一个别的系统查了半天,结果跟学校的不一样,那不就白忙活了吗。
每个学校对于查重结果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可能就给你一次机会,查重不通过直接打回来修改,延期答辩。有的学校可能会比较人性化,给你两次甚至三次的查重机会,让你有时间去针对性地降重。还有一些学校,它们不光看重复率,还会要求你提交一份详细的查重报告,并且对报告中标红的部分做出解释,说明为什么这部分内容会重复,是合理的引用还是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