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感觉论文中的英文摘要好像是个多余的尾巴,生怕它在最后关头给论文查重率添乱。但我的建议是,千万别删,这东西不仅不能删,反而是你论文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你把它删了,反而可能惹出更大的麻烦。
咱们得先搞清楚毕业论文查重到底是个什么流程。学校或者你用的那个查重系统,它拿到你的论文之后,通常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格式来扫描的,比如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等,它都有一套自己的识别逻辑。英文摘要就排在中文摘要后面,是论文结构里一个标准配置的模块。你突然把它给删了,你的论文格式就变得不完整了,这在系统看来可能就是个异常情况。有些严格的系统可能会因为格式不符而直接判定你的论文不合格,或者干脆就报错,让你根本没法完成查重,这就得不偿失了,为了省点事反而给自己找了更大的麻烦。
再说了,英文摘要被标红的可能性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你想啊,摘要本身就是对你整个研究的高度浓缩,字数就那么几百个词,里面还要包含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些核心要素,每一句话都信息量巨大,很难跟别人写的摘要长得一模一样。而且,摘要里头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比如“experimental method”、“data analysis”、“significant difference”之类的,这些词是固定的,你总不能为了降重就自己造词吧?查重系统在处理这些常用专业词汇和固定搭配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合理的容忍度,不会因为你用了几个大家都在用的词就给你算成抄袭。真正会被标红的,往往是那些大段大句、非常具体的描述性文字,而摘要的特点恰恰是精炼,所以它本身就不容易成为重灾区。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的英文摘要里真的有那么一两句话被系统标出来了,那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学校老师在看查重报告的时候,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知道摘要的性质,也知道英文表达的局限性,对于摘要部分出现的一些零星重复,只要不是大段的复制粘贴,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真正会重点审查的,还是你论文的正文部分,那才是你研究工作的核心体现。你为了规避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风险,去破坏论文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就是老老实实地把英文摘要写好,用自己的语言把你中文摘要的意思准确地翻译过去,确保它通顺、专业,然后就把它安安稳稳地放在那儿,跟你的论文一起提交去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