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率达标之后,很多人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你查了一次,重复率在期刊要求的范围内,不代表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很多时候,你用的查重系统和期刊用的可能不是同一个,比如你用的是免费的或者市面上常见的,而期刊用的是更权威的数据库,查出来的结果可能差不少。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第一次查重没问题,期刊那边一查,重复率超了,照样会被打回来,甚至直接拒稿,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论文查重这东西,不是说你改一遍就彻底干净了。有些地方你可能只是简单调换了一下语序,或者把原文里的几个词换成了同义词,这种改法其实很容易被查重系统识别出来,尤其是现在很多系统都越来越智能了。你觉得自己改得挺认真,结果一查,重复率还是高,这就尴尬了。所以,哪怕第一次查重达标了,也建议你隔几天再查一次,或者换个系统再验证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有些期刊在初审通过之后,还会在定稿前再查一次,甚至有些是在录用后、发表前再查一遍。如果你中间又改了内容,或者引用了新的资料,重复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到时候如果因为重复率问题被卡住,那就太亏了。所以,论文查重这事儿,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反复确认的过程。你多查几次,心里更有底,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论文查重不仅仅是看重复率高低,还要看重复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一些专业术语、固定表达,或者法律条文、公式这些,重复率高一点也没关系,期刊一般会理解。但如果是大段的文字直接复制粘贴,哪怕重复率不高,也可能被认定为抄袭。所以,查重之后,最好自己再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哪些地方改得不够彻底,或者表达上显得生硬,这样既能降低重复率,也能让论文的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