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致谢就是个走形式的环节,写点感谢导师感谢父母的话,系统肯定自动忽略,结果一交上去查重报告出来,发现致谢那一块居然还标红了,心里立马犯嘀咕。其实现在大部分论文查重系统根本不会主动跳过致谢,它们的检测逻辑是全文扫描,只要是文档里的文字内容,不管是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还是最后的致谢和附录,全都一股脑抓进去比对。
你写的“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在百忙之中悉心指导”这种句子,看着挺个人化,可问题是全国几百万毕业生都这么写,用词套路高度雷同,“悉心指导”“耐心教诲”“提供宝贵意见”这些表达翻来覆去出现在成千上万篇论文里,系统一搜数据库,发现相似度太高,直接给你标红,一点也不手软。
有些学生图省事,直接从网上搜一段致谢模板复制粘贴,改个导师名字就交上去,这种操作等于送人头,整段文字原封不动出现在别人论文里,重复率能不高才怪。别以为换个名字就安全,系统比对的是整段文字的相似度,哪怕你只改了两个字,其余都一样,照样算高度重复。还有人把致谢写得太长,三四页全是抒情句子,堆一堆形容词,什么“如山高如海深的恩情”“铭记于心永不敢忘”,这种文艺腔太浓的表达也容易撞车,别人写论文也爱这么煽情,一查一个准。
那是不是所有系统都查致谢?也不绝对。有些学校在送检时会提前设置规则,比如把致谢、参考文献这些部分从总重复率计算中剔除,只看正文部分的原创性。但这个操作是学校或系统后台决定的,不是默认行为,你个人上传时根本控制不了。你在外边用第三方查重工具测,大概率是全篇都算,包括致谢。所以别抱侥幸心理,以为这部分可以随便抄。
稳妥的做法是致谢内容尽量自己写,不用模板。想感谢导师就写具体的事,比如“在模型调试遇到瓶颈时,老师建议我调整变量筛选方式,使结果更加稳定”,这种细节别人抄不了,重复率自然低。感谢同学家人也可以带点个人经历,别光说套话。写完自己通读一遍,删掉那些满大街都能见的官样句子。如果实在担心,可以等初稿查重后专门看致谢部分有没有大面积标红,有问题再改也不迟。